教学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通知>>正文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印发《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02 编辑: 点击:[]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文件

漯职院政发〔2024〕84号

校属各单位: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4年12月19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办法(试行)

为推动学校建立常态化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引导各专业深化改革、内涵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成为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专业和专业群,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建立完善学校专业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考核结果运用长效机制,推动各专业面向区域和行业重点产业,科学准确定位,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主要目标

通过建立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实施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发挥好专业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专业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3-5年的努力,全校建成7个以上优秀专业成为省内一流专业(省级示范专业),2-5个省级示范专业成为国内一流专业;培育12个左右考核结果为良好的专业成为区域知名专业,学校专业总量控制在45个左右,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考核范围

高职全日制招生专业,新设置专业一般在有一届毕业生后第一年开展考核。

四、考核周期与内容

考核自2025年9月起执行,按每3学年一轮组织实施。

考核内容按照近3年专业发展情况设计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社会影响力、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培养质量等6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按照百分制赋分(见附件1)。在建设周期内,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和学校发展要求,对相关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五、考核程序

(一)专业自评。专业考核工作启动后,各二级学院(系、部)根据文件要求,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提交考核材料。

(二)学校考评。根据职能归属,依据专业自评报告、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等相关数据,组织相关部门按照量化指标体系对相关专业进行考核赋分,根据专业考核的得分和排名,按一定比例或分数标准,提出各专业建设水平等级认定的初步建议,报请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认定。

专业考核工作由教务处具体负责。

)结果确定。

1.考核结果分为 A、B、C、D四个档等次。A、B、C、D 档等次各占15%、25%、50%、10%。公示无异议后公布结果。

2.专业承担以下建设项目并验收通过2项及以上的可直接认定为A档等次,但仍需参加年度考核。

(1)省级及以上示范性传统优势专业点、示范性新兴专业点、示范性未来专业点、示范性特色专业点、示范性骨干专业点等。

(2)牵头成立省级及以上职教集团(联盟)的核心专业。

(3)立项建设并获批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的核心专业。

(4)承办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核心专业。

(5)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六、结果运用

(一)考核结果作为二级学院(系、部)考核和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

(二)对确定为A、B 档等次的专业,在经费安排、招生计划、师资引进、评先推优与工作绩效、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安排中给予倾斜;对确定为D档等次的专业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

(三)设置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奖。每轮(3年)专业考核结束后,专业考核结果等次为A的,该专业全体教师(含兼职教师,下同)考核周期内的每年度业绩绩效总额上浮6%;专业考核结果等次为B的,该专业全体教师考核周期内的每年度业绩绩效总额上浮3%;专业考核结果等次为D的,该专业全体教师考核周期内的每年度业绩绩效总额均下调6%。上浮或下调的总额,均纳入系部可分配总量中,由各二级单位根据该专业全体教师考核周期(3年)内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专业发展水平考核奖与部门年度考核奖可共同生效。

(四)各专业要根据每一轮专业考核结果,查找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并落实具体的专业建设质量改进措施,规范撰写并提交《××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附件2)。教务处强化对整改工作的指导监督,并将整改情况列入下次考核内容,确保整改到位。

(五)学校教务处要根据全校专业考核结果,查找学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撰写学校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综合报告,并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附件:1.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水平考核指标

2.《××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

附件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发展水平考核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分值

指标说明

计分办法

一、社会影响力

10分)

1.生源情况

2

计算方法:第一志愿填报率。

数据来源:招生就业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2

计算方法:在校生规模。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2.就业竞争力

2

计算方法: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2

计算方法:对口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1

计算方法:应届毕业生创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

数据来源:招生就业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05分。

1

就业质量按以下项目计分取平均值。

1.服务地方经济占比;

2.世界 500 强企业、龙头企业等就业单位占比。

数据来源:招生就业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05分。

师资队伍15分)

3.教学团队

2

计算方法:专业教师取得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黄大年式团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金砖大赛、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省级黄大年式团队、教师教学创新创新团队、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河南省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原教学名师(职业教育英才计划)、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发展成果。省级1分,国家级2分。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3

计算方法:该专业教师作为第一作者以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中文核心、EI、SCI、SSCI 等期刊发表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术论文数量。每篇0.2分。

教师获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一、二、等奖分别计5、3、2分,国家级10、6、4分。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4.专业带头人

2

计算办法:按专业带头人获得二级指标第3项的荣誉或主持项目计分。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5.“双师型”教师占比

2

计算方法:持证“双师型”专任教师数/该专业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100%。

数据来源:人事处。

≥90%计2分,≥80%<90%计1.8分,≥70%<80%计1.6分,≥60%<70%计1.4分,<60%计1分。

6.教 师 企(行)业实践锻炼经历

2

计算方法: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累计3个月以上的专业内专任教师数/专业内专任教师总数×100%。

数据来源:人事处。

≥90%计2分,≥80%<90%计1.5分,<80%计1分。

7.企业兼职教师课时比例

2

计算方法: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总数/专业总课时。

数据来源:教务管理系统。

≥10%计2分,≥5%<10%计1.5分,<5%计1分。

8.教师职称结构

2

计算方法:专任教师按照职称结构相关系数累计求和后,取平均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系数为:4:2:1:1。

数据来源:人事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教学资源

10分)

9.教材建设

3

计算方法:学校为主编单位正式出版教材数量。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优质教材,河南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河南省职业教育优质教材、数字化教材,校级立项教材。校级1个1分;省级1个2分,国家级1个3分。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10.课程及信息化教学资源

3

计算方法:校级及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在线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国家级课程1门3分;省级课程计2分;校级课程计1分。数据来源:教务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2

计算方法: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省级项目主持计2分;省级参与、课程主持计1.5分; 省级参与计1分。

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

计算方法:工位数满足在校生实训需要,管理科学有序,利用率高。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产教融合

20分)

12.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

1

计算办法: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报告。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13.紧密合作企业单位数量

3

计算方法: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深度合作的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教务处。

10家及以上计3分;7-9 家计2.5分;4-6 家计2分;1-3 家计1分。

14.服务乡村振兴

1

计算方法:乡村振兴对口帮扶项目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国家级、省级)。

数据来源:专业提供。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05分。

15.共建产学研平台

2

计算方法:与合作单位共建并已投入使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创新型科技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校企合作项目。

数据来源:教务处、科研处。

省级以上每个计2分,市级每个计1分、校级每个计0.5分。

16.合作企业接收实习人

数及留用比

5

计算方法:实习人数占比:合作企业当年接收顶岗实习学生人数/毕业生总数。

接受就业学生人数占比:合作企业接受就业学生人数/当年毕业总学生数。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计算方法:订单班、现场工程师班、中国特色学徒制班学生/专业总人数×100%。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实习人数、留用比各占2分。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比例每增加5%,加0.1分。

17.企业(准)捐赠值

1

计算方法:企业捐赠总值,按财务凭证(捐赠)或资产评估报告(准捐赠)统计认定。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05分。

18.校企联合申报科技成果数

1

计算方法:校企联合申报科技成果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发明专利、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每项0.2分,其他专利每项0.1分,软著每项0.05分(文科专业可不参与排序,按0.5赋分)


19.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2

计算方法:向企事业单位及自然人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服务性项目并获得的科研资金,与境外企业、个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所取得的科研资金及科技捐赠项目取得的资金收入。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整体相加,以万元为单位四舍五入,到账每万元计0.2分(文科专业可不参与排序,按0.5赋分)

20.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1

计算方法:承担国家、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收入。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整体相加,以万元为单位四舍五入,每万元计0.2分。

21.专利转化金额

1

计算方法:拥有的专利技术通过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向企业进行转让取得收入。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整体相加,以万元为单位四舍五入,每万元计0.2分。

22.社会培训总收入

2

计算方法:该专业向社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任务取得的开具税务发票的收入。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05分。

















五、人才培养

25

分)

23.专业定位与专业规划

2

计算方法:有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规划和计划好计1分;较好计0.8分;一般计0.5分

差或无计0分。

24.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1

计算方法:每年开展1次专业综合调研(市场需求、学生学业、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并撰写相应的专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调研报告质量高,数据详实,有数据分析计1分;调研报告质量较高,数据详实计0.8分;有报告计0.5分;报告无变化或无报告计0分。

1

计算方法:每年召开1次以上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研讨会),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评审和优化。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论证会记录完整,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有实质性建议计1分;论证会记录完整,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有建议计0.8分;有记录计0.5分;无开展计0分。

25.教学文件制定及执行情况

10

计算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授课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数据来源:教务处。

制定缺项或每有一项执行不达标扣0.5分,扣完为止。

4

计算方法:学生实习组织规范;对学生学习开展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有无重大负面事件;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

数据来源:教务处。

实习管理工作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出现一项投诉扣0.5分,扣完为止。

26.教材使用情况

2

计算方法:使用省以上规划教材和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学校立项自编教材数/该专业专业课程数。

数据来源:教务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27.教育教学改革获奖

3

计算方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职业教育)、河南省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省级1个2分,国家级1个3分。

数据来源:教务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28.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

计算方法: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职业教育)。校级1个1分,省级1个1 分,国家级1个2分。

数据来源:教务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六、培养质量(20分

29.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情况

3

计算方法: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毕业生总数×100%。

数据来源: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限人社部门认可的证书、1+X证书)

30.学生技能/创新大赛获奖

5

计算方法:获得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5、0.25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5、2、1.5分。同一项目只按最高奖次赋分一次,累计总分不超过5分。

31.毕业生满意度

3

计算方法:应届毕业生和已毕业3年内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

数据来源:招生就业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32.在校生满意度

2

计算方法:在校学生的满意度评价,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课堂育人、课外育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等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专业填报。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33.用人单位满意度

3

计算方法:指录用应届毕业生的单位或部门对录用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

数据来源:招生就业处。

全校排序赋分,前15%计满分,每下降5名减0.1分。

34.媒体报道

4

计算方法:该专业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的典型做法被媒体宣传报道。

数据来源:组宣部。

国家级媒体报道4分,省级媒体报道3分,市级媒体报道2分,校级报道被省级以上媒体转载1分,累计总分不超过4分。

备注:

1.各专业数据必须与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一致,虚报则该项计零分。

2.已经停招的专业或没有毕业生的专业不纳入计分排名范围。

3.上级主管部门开展新的项目按相近指标归类统计。

4.项目、成果、荣誉类采用累积计分,数据类指标按3年平均值计算。

附件2

××××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

二级学院(部)(盖章)

专业负责人签字: 二级学院(部)负责人签字:

一、专业概况

1.专业基本情况(首次招生时间、现有在校生规模、师资队伍等)

2.专业建设成效(简述本专业建设的举措和主要成果)

二、专业质量问题诊改报告表

序号

一级指标

诊改问题

诊改措施

责任人

1

社会影响力

1.

2.

1.

2.


2

师资队伍

1.

2.

1.

2.


3

教学资源

1.

2.

1.

2.


4

产教融合

1.

2.

1.

2.


5

人才培养

1.

2.

1.

2.


6

培养质量

1.

2.

1.

2.


7

其他

1.

2.

1.

2.


三、专业建设下一步重点举措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24年12月23日印发

下一条: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开展 2025 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关闭